在複合材料製造中,模具必須承受高溫而不變形,這正是 Invar 大顯身手的地方。
💡Invar 的名稱源自 “invariable”(不變的),由諾貝爾獎得主查爾斯·愛德華·紀堯姆(Charles Édouard Guillaume)發現,因其幾乎為零的熱膨脹性而得名。
❓Invar 為何幾乎不會膨脹?(又名 Invar 效應)
關鍵在於原子結構:Fe–Fe(鐵-鐵)原子對即使在升溫時也保持磁性對齊。在 Invar 36(36% 鎳,64% 鐵)中,鐵晶格的熱膨脹會被鐵原子之間的磁排列所抵銷,而鎳則穩定了這種效應,使其在廣泛的溫度範圍內仍具效果。
這種內部的平衡賦予 Invar 極低的熱膨脹係數(CTE),使其成為高溫、精密複合材料模具的理想材料。
在碳纖維(特別是航空航太領域)中,尺寸不匹配 = 應力。Invar 確保與碳纖維部件的熱相容性,有助於保持緊密鋪層、低固化應力和高尺寸精度。
Invar 成為高要求複合材料模具的首選原因:
🔹 超低熱膨脹係數(1.3 × 10⁻⁶ /K)
🔹 在高壓釜(autoclave)高溫下保持尺寸穩定性
🔹 每次循環都維持一致表現
常見 Invar 材質類型包括:
🔹 Invar 36 — 航空航太模具的首選
🔹 Super-Invar — 極致熱穩定性(如光學、太空應用)
🔹 M93/M95 — 便於加工與焊接,適用於大型工具模具
🔹 Free-Cut — 專為高速加工與快速交期設計
雖然 Invar 擁有無可匹敵的熱穩定性,但成本並不低。因此有時會根據預算、模具設計複雜度或性能取捨,選擇替代材料:
🔹 碳纖維複合材料模具:輕量,且與碳纖維部件的 CTE 相近。亦可與 Invar 表面層結合,打造混合模具,同時兼顧減重與熱穩定。
🔹 鋁材:成本低、易加工,但高 CTE 易造成變形與固化應力。
🔹 工具板/合成泡棉:適合原型製作,但不適用於高壓釜或高精度需求。
🔹 鋼材:堅固且精準,但笨重且與碳纖維熱性質不匹配,可能導致固化變形。
總結來說,當尺寸精度、重複性與零件脫模時無應力釋放成為不可妥協的關鍵,Invar 的高成本就變得物超所值。
💡註:"CTE 1.3 × 10⁻⁶ /K" 指的是材料的**線膨脹係數(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, CTE)**,數值為 **1.3 × 10⁻⁶ /K**。
這個數值表示當材料的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度凱氏(K)時,材料的長度會變化其原長的**1.3 百萬分之一(0.0000013)**。
簡單來說:
- CTE 越高,材料的熱脹冷縮越明顯。
- 這個數值常用於工程和材料科學,來預測材料在溫度變化時的尺寸變化。